互动教学对高中“沉默”型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论文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点赞:6233 浏览:16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3-12-22
【摘 要】高中是一个人性格成长定型的时期,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方针,使许多高中生养成了“少说话,多听、多想”的“沉默型”性格。本文对互动教学法的分析探究,旨在更加详细地认识互动教学法的概念,理论基础,起源发展以及其在高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以便为广大高中英语口语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倡导互动教学法在高中口语教学中普遍应用。本文对58名高二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互动”教学法是一种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以及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因此,互动教学对高中“沉默”型英语学生口语教学的有着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最后,本文在结论,提出了本研究发现对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启迪。
  【关键词】互动教学法;高中口语教学;沉默型学生
  

1 简介

  《高中口语大纲》要求,课堂内外的英语口语操练,培养学生在一般社交场合或就某一方面话题准确流利自然地进行交际、讨论等能力,为的英语学习和交流奠定基础。运用英语进行流利的口语表达式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然而,中国高考制度决定了高中“应试教育”的教育方式,与升学无关的口语能力被完全忽视了。高中是学生性格成型、分化的特殊时期。在中国,由于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在英语课堂中,学生习惯于大时间由教师讲解,被动接受知识,逐渐形成课堂上的“沉默型”学生。为了保证课堂进度,大多数教师选择“传统教学法”这一枯燥乏味的强制性灌输知识的教学策略。不知不觉中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虽然保证了上课进度,却忽视了营造语言氛围的性,使学生在课后花费大量时间去消化知识,而且还不能够运用到交流中去,得不偿失。沉默的学生依旧不开口英语,甚至许多想开口的学生也没有机会开口。因此,教育学家理论研究和实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引入了“互动”教学法这一教学策略。
  互动式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互为主体的双向交流、讨论和沟通,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发展智力和提高交流能力。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是锻炼学生语言能力的最佳机会。如果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利用一切机会进行英语交流,就能直接获得学习和掌握语言的机会,同时,学生还能参与管理自己的学习,这会使其学习态度变得更加积极、负责。对于乐于口语交流的学生,互动课堂给予了他们良好的发挥平台,极大程度的开发学生的个性。而对于“沉默寡言”的学生,老师可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其开口说英语,锻炼并提升其口语能力,而且,活跃的互动课堂营造出的氛围,会使沉默的学生更容易受他人的影响,敢于开口说英语。并且,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被学生运用到口语交谈中,学生们有过实际运用的经历,会更容易掌握知识。
  

2 互动教学法概述

  2.

1 互动教学法的定义

  “互动”一词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是这样定义的:“互动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自我互动、人际互动和社会互动三个阶段所组成的过程”。美国旧金山大学语言学院院长 H·Douglas·Brown(1994)提出了互动教学法的含义。他认为,互动式教学法就是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参与式教学的动态过程,其中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有与教学环境之间的互动,是一种立体式的多向互动。(王荣荣,2009)互动教学法强调:在语言类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遵循语言学习和教学理论的指导,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自身所具备的素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策略,给学生创设出一种轻松、自由、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对学习的兴趣,充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互动理论认为,互动教学即课堂上师生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交流与协作、探索与实践,构建相应知识框架,推动学生良好英语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激发学生提高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兴趣。(苏屹峰,2006)
  互动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在彼此坦诚的基础上,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互动式教学方式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活学生的创造动机 ,激发学生求知欲为出发点 ,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教学互动还在于“善教”和“乐学”的结合。“善教”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乐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在愉快中学习 ,从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和特色 ,采取诸如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策略 ,都可以使互动式教学很好地体现。
  总的来说,在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担当提示指导、答疑和补足遗漏的角色,学生是作为一个发现者(discoverer)、研究者(researcher)、探索者(explorer)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
  2.

2 互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在西方,早在公元一世纪,古罗马时期著名的教育教和修辞学教授昆体良(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在其《雄辩术原理》一书中,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该思想倡导师生交流,以此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友谊,从而使双方在交流中不断发现和解决理由,达到教学相长之境。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约翰·杜威提出,在实践中师生、生生互动使学生更直观地体验教材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互动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起源于美国,并于上一世纪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发展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
  人文主义心理学家和社会语言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在语言教学中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思想,后来扩展补充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互动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起源于美国,并于上一世纪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发展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